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物分析》课程为专业课程模块必修课,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药物分析是整个药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着重围绕药物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教学,主要研究化学合成药物或化学结构明确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不包括毒理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等测定内容)。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使学生能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能研究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知识技能。要求学生明确药物分析在药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树立全面的药品质量管理观念;掌握药物及其制剂的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律。能够从药物的化学结构出发,结合其理化特性理解其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使用药典并完成药品质量检验工作。熟悉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各项效能指标的评价。了解药品检测和控制的质量指标。在制订和完善药品质量标准上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药物分析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作业、考试等。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目的。实验课是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开设药物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及全面质量控制等实验内容,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实用型药学人才的目的。作业是巩固所学基础理论、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拓展课外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业题型主要为简答题、讨论题、计算题等。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采用理论考试笔试的方式作为本学科的结业考试,考试内容包含客观题、简答题、论述题、综合分析等多项内容,全面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药物分析课程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药学专业课程,是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研究、探索化学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学科。学生在学习药物分析时,应综合应用以往所学有关知识,学习研究控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内在规律和方法,以便在今后工作中,采取的质量控制方法更科学、更合理,从而使药物及其制剂内在质量不断提高,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