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 
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建设>>重点学科>>正文
重点学科
广西重点学科药物化学
2021-09-02 17:02  

学科队伍

本学科共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副主任药师)12人,讲师(实验师)13人;博士3人,硕士14人。高级职称占53.3%,博士、硕士占56.7%;成员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优化。有3人获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

科学研究

本学科充分利用我区地域特色,植物、矿产资源丰富,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与环境特点,开拓了天然产物分子生物学活性研究、分子与中药药理研究、民族民间中草药开发利用与药物分析研究、药物设计与计算化学研究等四个稳定的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些重要实质性进展。

1.天然产物分子生物学活性研究团队充分利用我区地域特色,开展以广西天然植物、药物的综合利用,并筛选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菌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及类似物的设计与合成,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我区资源开发利用及新药筛选提供基础研究。

2.分子与中药药理研究团队主要开展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发生及预防;中药与天然药物主要是壮药、瑶药中有效单体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3.民族民间中草药开发利用与药物分析研究团队充分挖掘天然芳香植物及中草药资源,结合百色地区经济发展和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广西区内民族民间中草药进行相关产业化开发。

4.药物设计与计算化学研究团队主要开展广西百色地区的天然药物中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结构的改良;核因子NF-kB活性抑制剂的合成与设计研究。

本学科积极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目前有在读研究生3人,本学科教师不断被派往美国、日本等国作访问学者或考察及讲学,有一定的国际影响。主办全国性教材编写会1次、全区性学术年会1次。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建设,汇聚创新团队。培养和引进一批在区内外有影响的拔尖人才和知名学者,加快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学科队伍建设,达到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比例逐步提高;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比例大于50%,形成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学术团队。

条件建设

本学科拥有1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¾抗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¾中药化学实验室和中药免疫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¾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重金属与氟砷毒物研究实验室、3个实验研究平台¾民族医药研究与开发研究室、应用化学研究室、中草药研究室,3个实验中心¾科学实验中心、等级合格实验动物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有完善的图书信息资料系统。学科现有仪器设备价值495.872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20台

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并组织国内外相关学科学术交流,不断扩大影响,汲取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良好经验,先进思想,最新成果,丰富自己。本学科教师不断被派往美国、日本等国作访问学者或考察及讲学,有一定的国际影响。主办全国性教材编写会1次、全区性学术年会1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多次。

社会服务

近年来,结合百色和广西地方经济和丰富的天然药用植物资源,加大在中药、食品、农药等领域的开发力度的需要,本学科不断增强与百色地方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围绕百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丰富服务百色、广西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平台,先后与广西桂西制药责任有限公司、广西元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合作创建各类平台7个,搭建了与政府、产业、企业良好互动的桥梁和纽带,为开展校企合作、科技支农、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供了科技和人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部分已经投产生产并且投放市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元首口服液、乌圆补血口服液、舒糖宝等一批药品已经上市。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建设,产生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上一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化学
已是尾条
关闭窗口